女性平權喊了多年,在最近兩年來尤其火熱。如今,這一股女權已經從文化界刮到了廣告界,對消費者變化最敏銳的品牌們紛紛表明自己的態度,大談女權主義。
最近,英國衛生巾品牌Hey Girls登出了一條報紙廣告。一張報紙上畫著衛生巾形狀的圖案,上面寫著“剪下你自己的衛生巾”。
而在報紙背面寫著,“每十個英國女孩中就有一個買不起衛生巾。她們只能用卷紙、襪子甚至報紙來代替。”不光英國如此,一些女性權益保護團體估算,印度這一南亞國家甚至還有大約80%的女性無法使用衛生巾。
報紙上的衛生巾廣告和女權有關嗎?當然有關,在不少國家,女性生理健康的宣傳都屬于一個不能公開深入探討的話題。衛生巾廣告使用的藍色液體,也代表著整體輿論環境對于女性生理血、女性權利的避諱。如今,已經有不少品牌打破這一禁忌,認為女性生理期應該被平常對待,而不是閉口不談或者自欺欺人地用美好掩蓋。
女權主義來襲,瑞典快時尚品牌HM決定本季泳裝目錄將不再為女模特修圖,保留她們身上的贅肉、脂肪紋和汗毛等原始特點,提倡女性自然美。
曾經很長一段時間,時尚圈都是忽視女權的重災區,一直倡導的過分瘦和包裝后的非自然美。因此,身上稍微有些肉的女模特會四處碰壁,瘦削身材的女模特也要包裝成身上毫無瑕疵的樣子。可以說,這樣的價值取向對公眾產生了極大誤導,讓不少女性不能正視身體上的缺點,男性也對女性的身材更為苛刻挑剔,無視自然美。
HM此舉獲得了大量女權運動者的支持,不少網友認為,“女性自然就是最美的”“美麗不該有標準”“不完美不是女人的罪過”。
其實,越來越多品牌關注女性平權問題的背后,是“她經濟”的崛起。“她經濟”,即女性主導消費,這不僅僅是女性喜愛購物的天性,還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女性擁有了購物實力。此外,《女性心理學》一書曾指出,女性其實是通過個性解放與物質拜金,尋求個性的釋放,這是女性追求自我以及個性化的一種表達。
品牌們抓住女性心理,支持女性平權,一方面是想彰顯品牌認可男女平等的社會責任感,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迎合消費者的心理變化。畢竟,僅僅在中國,25-45歲的時尚女性人口已超2.9億,預計2019年女性市場規模將達到4.5萬億元。這樣具有規模的消費人群,具有這樣明顯的一個痛點,試問哪個品牌會不心動?
因此,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營銷女性平權的價值觀。在2016年,多芬推出《由我做主》的廣告,講述了女性在形形色色的偏見前,重拾自信的故事,鼓勵女性克服偏見束縛,無懼歧視,學會關愛自己。在2017年,SK-II直面大齡剩女問題,為單身女性發聲,鼓勵她們不畏流言和父母逼婚壓力,堅持選擇自己的生活。
從品牌營銷效果來看,SK-II廣告播出以后,有高達90%的女性用戶表示自己“路轉粉”;多芬輸出鼓勵女性的價值觀后,銷售額大漲,如今年銷售額超200億元。
品牌們通過鼓勵女性平權,既能夠拔高品牌內涵,又能助力女性增強自我意識,可謂是一石二鳥,何樂而不為呢?